邮箱登录
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 理论研究 > 理论研究 > 正文

定义工业文化:工业文化理论和发展专家研讨会专题

发布时间:2015-11-16 文章来源: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

/罗民  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

 

今年年初,新成立不久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,在一个传承中华民族传统、充满文化创意的大觉胡同四合院内,举办首次关于“工业+文化”的工业文化理论和发展研讨会,官产学研的领导和专家学者济济一堂,领导和专家学者们畅所欲言,第一次就工业文化的起源、内涵、外延、特征、作用、地位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研讨。

    工业革命催生了工业文明,也孕育出工业文化。自18世纪中叶人类开启工业文明以来,工业文化就应运而生。200多年来,工业文化与时俱进,长盛不衰,经历着巨大的变革,成为推进工业化、现代化的主导文化。纵观近现代世界历史,大国的兴起均始于工业,工业强则国家强,当今世界强国都是工业强国。在成为强国的过程中,这些国家均发展出独具特色的工业文化,取代落后的农业文化,推动本国工业发展,并深深地影响着全球工业化进程与价值体系。

德国人严谨、美国人创新、英国人规范、日本人敬业,这其实都是工业文化中“工业精神”的体现,其内涵就是对科学规律的尊崇,对规则、制度、标准、流程的坚守。回望欧美曾经走过的工业化之路,不难发现工业文化发挥了巨大作用。

    自近代以来,有几次工业革命就伴随着几次文化变革,有几次产业结构升级就伴随着几次思想认识的提升。工业文化作为工业化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,包涵丰富的人文内涵、制度规则、合作精神、效率观念、质量意识、可持续发展观,这一切构成了工业文化的内核。

    国无德不兴,人无德不立,工业强国需要文化支撑。工业文化不仅是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,也是工业发展的倍增剂和灵魂,它深深地熔铸于社会生产力之中,成为工业发展的强劲推动力量。大力发展工业文化,对于加快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,提升工业产品品质及附加值,传播中国工业的软实力,推动社会主义新文化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有重大意义。

从总体看,我国工业文化滞后于工业经济的发展,作为是一个全新的领域,研究还刚刚起步,理论和实践研究基本空白,工业文化的起源、内涵、外延、特征、作用、地位等等均没有明确的定论,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但工业文化事业大有可为,工业文化的理论与实践有许多金矿等待大家去挖掘。

《工业文化》试刊号第一期根据本次研讨会会议速记和部分演讲稿,编辑整理了研讨会专家的其中二篇重要发言,作为本期特稿推出,以飨读者。